渤海湾的浪涛轻拍着金色沙滩,夏日的东戴河正迎来一年中最富活力的时节。2025年6月,这座辽宁沿海新城以密集的国际赛事点亮了文旅融合的灯塔——从北戴河新区如是海度假村滑板少年的腾跃,到绥中县帝景海酒店中式台球选手的精准推杆,竞技的激情与海洋的气息在此交融。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“渤海翼”的关键节点,东戴河正通过“赛事+旅游”的创新模式,书写着产业转型与开放合作的新篇章。
体育赛事驱动文旅融合
滑板与台球运动的双重热潮,成为东戴河今夏最鲜明的标签。6月7日,河北省青少年滑板冠军赛在北戴河新区开赛,50名少年在街式与碗池赛道间疾驰翻转,空中腾跃的高难度动作引发观众阵阵喝彩。这场赛事不仅涵盖男女街式碗池四大项目,更配套了滑板文化展销与技巧表演,使竞技现场升级为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。两周后,中式台球中国公开赛第二站接踵而至。近200名选手齐聚东戴河新区,角逐30万元冠军奖金。刘莎莎韩雨等明星球员的亮相,让赛事闪耀职业化光芒。值得注意的是,比赛特设中国台球协会积分,吸引大量职业选手参赛,进一步强化了赛事权威性。
这些赛事的经济辐射力已渗透至产业链末梢。滑板赛场周边,运动装备展销与技巧表演吸引游客深度参与;台球赛事期间,帝景海酒店及周边餐饮住宿持续满负荷运转。据统计,赛事观众中约40%延长停留时间,衍生出“观赛+海滩度假+海鲜美食”的复合消费模式,印证了东戴河新区“以赛促游”战略的成功落地。
政策赋能打造区域标杆
东戴河的赛事经济勃兴,根植于省级战略的顶层设计。辽宁省将沿海经济带定位为“东北亚海洋经济发展合作区”,明确要求发展海洋经济与临港产业。绥中县政府将大型赛事视作城市形象展示窗口,早在2016年筹备铁人三项赛时便强调:“国家A级赛事是向全国展示东戴河新区的重要契机”。2025年,东戴河新区管委会预算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,在8069.9万元总预算中,单列招商服务与文旅开发专项资金,重点支持“文体旅融合发展项目”。
政策红利正转化为营商环境优势。璟点集团与东戴河新区签署文体旅融合协议,其台球赛事已升级为央视国潮臻品馆上榜品牌。而在招商引资领域,新区设立三个专业招商局,通过“审批代办制”“项目管家”等机制,吸引体育培训机构赛事运营企业入驻。这种政府与企业的高效协作,使东戴河逐步形成“引进国际赛事—培育本土IP—拓展产业生态”的良性循环。

基建升级与城市营销
赛事的成功举办,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强力支撑。交通网络持续优化:京哈高铁绥中站每日20余班次列车直达北京,滨海公路串联碣石宫银泰水星海洋乐园等景点,形成“一小时旅游圈”。2025年新区新增135万元公务用车预算,提升赛事期间交通调度能力。住宿接待体系同步升级,佳兆业·东戴河等度假项目与特色渔家乐形成差异化供给,满足从高端观众到背包客的多元需求。
城市品牌营销策略更具创新性。台球公开赛开幕式邀请前央视体育评论员刘建宏主持,其团队运用智能转播技术,通过多平台直播触达超百万观众。新媒体营销则突出“山海竞技”主题:短视频平台“#东戴河看海”话题展示赛场与碧海金沙的交融画面,旅游攻略博主深度解析“赛事期间保姆级游玩路线”。这种“硬基建+软传播”的组合拳,使东戴河摆脱传统海滨度假地的同质化竞争,建立起“活力运动海岸”的独特标签。
向海图强的未来之路
从滑板少年的凌空翻板到台球名将的沉稳击球,东戴河用多元赛事编织出一张文旅融合的创新网络。其成功实践印证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前瞻性——当赛事经济与海洋文化深度耦合,传统滨海旅游正蜕变为贯穿全年的产业生态。未来,东戴河需在三方面持续发力:深耕“海洋+运动”特色,培育冲浪帆船等亲水赛事IP;拓展赛事产业链,发展体育装备研发与培训产业;深化与锦州营口等沿海城市协同,共建“渤海竞技旅游走廊”。正如海浪永不停歇的奔涌,这座渤海湾新星的进击之路,才刚刚开启澎湃的新篇章。